装修必看:教你识破装修中的经典骗人语录
"两百块都花了,不如再加一百买个更好的。"装修预算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掏空的......某些装修公司先用低价吸引客户签单,等合同到手后,就开始在施工过程中埋下各种"坑"。所谓的"优惠价"不过是引你上钩的鱼饵,一旦咬钩,装修公司就开始慢慢收线了。"这两个多月我都没睡过懒觉。"工头或工人总会找各种理由让业主跑腿买东西,其实很多都是不必要的开支。
装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在装修合同中,有一条需要特别注意:"如原品牌材料缺货,乙方可更换相同材料"。这看似合理的条款实则暗藏玄机。这里的"相同材料"定义模糊不清,可能是同品牌、同价位或同档次的产品,给装修公司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另一个常见套路是装修公司声称:"报价单已经修改三四遍了,绝对没问题"。这种说法往往是为了让业主放松警惕。实际上,多次修改的报价单仍可能存在隐藏的增项或模糊条款,需要业主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
装修防坑指南:
1. "资质证书我都有!"
提醒:部分装修公司可能缺乏正规资质,或在合同中刻意模糊责任条款,为后期纠纷埋下隐患。
2. "我有个绝妙的新想法!"
注意:报价时故意漏项是常见套路,施工中再以"新增项目"为由追加费用。
3. "都是朋友,别太较真嘛"
警惕:打感情牌往往是为了规避正规流程,建议坚持按合同办事。
(采用更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保持警示效果的同时增强可读性。通过调整句式结构和措辞,使提醒更具针对性,同时避免了原文的直接复制。)
装修费用就是这样不知不觉超支的……某些装修公司先用低价吸引客户签单,随后在施工过程中设下各种"套路"。所谓的"优惠价"不过是引君入瓮的诱饵,一旦合同签订,装修公司就开始步步紧逼。"这两个多月来,我连睡个懒觉都成了奢望。"经验之谈:施工队长或工人常常会支使业主购买各种材料,其实很多配件本应包含在工程款内。这种情况真的屡见不鲜吗?
装修工人常用话术盘点:
1. "最近两个月都没睡过懒觉"
工人们常以疲惫为由博取业主同情,借此让业主帮忙采购各种材料。实际上这些配件费用大多已包含在工程款中。施工方总能在细节处找到获利空间。
2. "每个项目的面积都精确计算过了"
业主往往只关注单项报价,对实际施工面积却容易疏忽。这正是装修公司最常做手脚的地方,通过每项工程面积的微小调整,积少成多就能获取可观利润。
装修行业潜规则揭秘:
1. 合同陷阱:警惕合同中模棱两可的专业术语,这些文字游戏可能成为日后推卸责任的借口。建议聘请专业律师逐条审核。
2. 报价猫腻:在敲定最终报价时,务必核对每一项工艺说明和实测面积数据。有些公司会故意少报面积后期增项,或虚报工艺标准。
3. 材料回扣:部分不良装修商会与材料商暗中勾结,以次充好赚取差价。建议业主自行考察建材市场,货比三家。
4. 指定采购:警惕工长以"专业建议"为名,诱导业主选择特定供应商。这往往存在利益输送,建议坚持自主选择权。
5. 验收把关:材料进场时需对照合同逐一验收,特别注意品牌、型号、环保等级等关键指标,必要时可请第三方监理见证。
6. 施工监督:建议每天到现场查看进度,重点检查隐蔽工程。拍照留存各阶段施工情况,作为日后维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