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人员开车高速安检会显示吗?
限高人员在过安检时会触发系统警报。即便持有有效机票,一旦被安检系统识别出是限高人员,其机票将被当场没收,无法继续乘机。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的被执行人,在出行方式上受到严格限制:不得乘坐飞机、列车软卧,以及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等高档交通工具。这一规定旨在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维护司法权威。
安检通道不会对限高人员采取拦截措施。安检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排查旅客随身物品中可能存在的违禁品或危险物品,从而保障公共安全及交通运输秩序。在安检过程中,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是旅客携带的物品安全性,而非其身高等个人体征。所谓限高令,是指人民法院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的限制其高消费行为的强制措施。
根据相关规定,限高人员在机场接受安检时确实需要通过身份证件进行身份核验。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办理登机手续和过安检时,旅客需同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和登机牌。安检系统会通过身份证信息自动识别旅客身份,其中就包括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的人员信息。
所谓"限高",即限制高消费,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特定人群超出其正常消费能力的高端消费行为进行约束的一种措施。这类人员在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时会受到相应限制。
机场安检对限高人员的管控措施如下:
1. 限高人员即使持有有效护照,在安检环节也会被拦截,无法顺利出境;
2. 安检过程中,限高人员的登机牌将被工作人员暂扣;
3. 即使限高人员已成功购票,仍无法正常完成登机手续。
标准机场安检流程包括:
1. 旅客需在安检区入口处出示登机牌及有效身份证件;
2. 接受人身安全检查,需通过金属探测门并配合手持金属探测器的检查;
3. 随身携带物品需通过X光机检查。
最高人民法院正着手制定一项新规,旨在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根据该司法解释草案,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将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其中就包括禁止乘坐高铁等特定交通工具。
这一举措意味着,失信被执行人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出行限制。在高铁站安检时,系统会自动识别限高人员身份,并禁止其购买或乘坐部分高铁列车。此举旨在通过限制高消费行为,倒逼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拟出台的司法解释是对现有失信惩戒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细化限高措施的具体执行标准,让"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体系更具可操作性。
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的人员,在自驾通过高速公路安检时系统不会自动拦截。但在购买车票时,系统会显示相关限制信息,这类人员将无法购买飞机票及高铁(动车)车票。因为限高令生效后,相关信息已录入个人身份证档案,只要在需要使用身份证的场合,系统都会自动识别并提示该人员的限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