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拍全家福照片?
有些人对于拍摄全家福这件事总是提不起兴致,这其中的缘由往往耐人寻味。每个人的性格和情感世界都像一本独特的书,翻开不同的页面就能发现不同的故事。有人觉得摆姿势拍照太过刻意,他们更愿意用文字记录下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刻,或是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温情瞬间。也有人觉得,与其在镜头前强颜欢笑,不如好好珍惜眼前这份真实的相处时光。这些不同的选择,恰恰反映了人们对家庭记忆保存方式的独特理解。
关于全家福拍摄,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考量因素。首先,组织协调工作往往比想象中更具挑战性,特别是当涉及多个家庭成员时。要让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并且都保持最佳状态,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次,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只要有一位成员临时有事,整个拍摄计划就可能被迫调整,从而影响到所有人的日程安排。此外,从准备到完成拍摄的全过程,往往需要投入相当可观的时间成本。
真正的全家福其实很少见,那种把所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聚齐拍摄的照片更是难得。一来这样的团聚本身就很难得,二来人们总觉得"大团圆"之后难免会有分离,这种说法听着就不太吉利。
我们平时见到的,多半是小家庭的全家福。父母带着孩子,或者祖孙三代同堂。这样的照片虽然温馨,但毕竟没有把所有至亲都聚在一起,也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少了那份"大团圆"的意味,自然也就避开了"聚散无常"的忌讳。
说到底,拍不拍真正的全家福,其实是个挺纠结的事。
关于全家福的拍摄,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许多有经验的照相馆师傅都会婉拒拍摄全家福的请求。据说拍完全家福后,照片中的人往往会有一个人离世。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父亲过生日时,全家人欢聚一堂。生日宴结束后,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一家照相馆,想拍张全家福留作纪念。没想到照相师傅再三推辞,最后才道出实情:按照老辈人的说法,拍完全家福后,照片里的人必定会少一个。
这个说法虽然无从考证,但在很多地方确实流传甚广。不少照相馆的老师傅都遵循着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宁可信其有,不愿冒险拍摄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