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患永绝息”的出处是哪里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滕胤之口,意指彻底铲除祸患根源,防止未来再生事端。其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无名氏创作的杂剧《谢金吾》第三折,其中写道:"如今朦胧奏过圣人,将他两个押赴市曹杀坏了,以绝后患。"在文学作品中,诸葛恪因触怒孙亮及朝中大臣而遭诛杀的情节,与《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相符。这段历史记载生动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中"斩草除根"的残酷现实。
一、释义
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灾祸。
二、出处与例证
1. 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意为我要警戒自己,谨防日后的祸患。
2. 《魏书·序纪·文帝》记载:"晋征北将军见文帝英武过人,担心日后成为祸患,便暗中建议晋帝将其扣留。"
3. 清代昭梿在《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中写道:"皇上命令在军中处决他,以免优柔寡断留下后患。"
4. 现代作家聂绀弩在《谈鸨母》一文中也使用了这一说法。
《泉水吟》
淇水之畔思故园,潺潺泉水日夜喧。
与姊促膝商归计,依依惜别在祢垣。
女儿远嫁离亲眷,临行拜别诸姑前。
干地暂歇言亭饯,脂车整驾欲扬鞭。
归心似箭卫都近,纵有险阻亦等闲。
肥泉悠悠牵愁绪,须漕故地梦魂牵。
驱车出游遣郁结,聊将忧思付云烟。
注:本诗通过"泉水"意象起兴,以女子思归不得的惆怅为主线,运用"出宿""饮饯"等场景转换展现行动轨迹,"载脂载辖"的细节描写更显归心迫切。末章"驾言出游"的排遣之举,将无形的忧思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体现了《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