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争爆发,警察和保安会去参战么,如果是巷战呢
当危险来临时,穿制服的往往跑得比谁都快,那些所谓的安保人员专挑软柿子捏,唯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才会豁出性命去拼命。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枪支弹药就像柴米油盐一样常见。军阀们各自为政,手下的保安队说白了就是他们的私人武装。那些从前线逃回来的兵痞子,哪个不是腰里别着家伙事儿?就连普通老百姓家里,谁还没几杆打野味的土枪土炮?
越是兵荒马乱的地方,弄把枪比买袋米还容易。您想啊,要是连保安队都没家伙什儿,拿什么看家护院?那时候的保安队,说白了就是各村各镇自己拉起来的武装队伍,跟现在的民兵差不多。
滕县城内,王铭章师长清点着手中可用的兵力。三千余人的队伍中,真正能投入战斗的不足两千,其中还包括四五百名地方警察和保安队员。面对日军精良的装备,这样的兵力显得捉襟见肘。
紧急会议上,军官们各抒己见。多数人认为以现有兵力最多只能坚守一日,不如撤出城外寻找战机。王师长沉思良久,最终拨通了孙震的电话。
"委员长命令我们死守滕县,"电话那头传来孙震沉重的声音,"汤恩伯的援军正在赶来。他的先头部队......"
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区,远洋防线又牵制了大量兵力,根本无暇回防本土。此时日本国内仅剩近卫师团等少数正规部队,即便临时征召警察和预备役人员,也凑不出像样的防御力量。面对美军计划中五十万大军的登陆作战,这些兵力若在正面战场硬抗,恐怕连一天都撑不住。
那么,依托城市打巷战呢?巷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有充足的战斗人员,其次需要完备的地下工事体系,还要储备足够的武器弹药。更重要的是,市民必须经过系统训练,具备基本的战斗素养。但当时的日本平民既缺乏专业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更遑论构建完善的防御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