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习期内没提前3天写辞职信,就给负责人说了,他也同意,但现在却说和...

离职,是职场人士主动结束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员工提出离职申请无需获得单位批准。在具体操作上,试用期员工只需提前3日提交书面申请,正式员工则需提前30日告知用人单位。无论单位是否批准,员工均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需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常见的离职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作为实习生,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并非正式的劳动关系,而是以实习协议为基础的实习关系。这意味着你的主要身份仍是学生,受学校管理。在实习期间,双方可以随时终止实习关系,无需履行正式劳动合同的解除程序。即便参照《劳动合同法》中试用期的相关规定,也只需提前3天告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实习关系,且无需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这种安排为实习生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根据我国劳动法相关规定,试用期员工并非可以随时无理由离职。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需要提前三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关于劳动者主动离职的情形,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需等待用人单位批准即可立即离职。同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剩余工资及相应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根据我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员工提出离职应当保留书面证明。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正式员工需提前30日提交书面离职申请,试用期员工则需提前3日书面告知用人单位;

2. 经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提前解除劳动关系;

3. 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员工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阻挠员工离职,员工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权。但需注意,如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专项培训费用等条款,员工应当与用人单位就相关补偿事宜进行协商,达成合理解决方案。

建议劳动者在离职过程中注意保留相关书面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离职申请书、邮寄凭证、电子邮件往来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试用期员工享有较为灵活的离职权利。具体而言:

1. 通知期限:试用期员工只需提前3天(自然日)告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无需说明具体理由。

2. 通知形式:法律未作硬性规定,但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如邮件、辞职信等)以留存证据。

3. 工作交接:虽然法律未强制要求,但建议完成必要的工作交接,这既体现职业素养,也有利于顺利办理离职手续。

4. 工资结算:用人单位应在离职时结清全部应得工资,最迟不得超过下一个工资支付周期。

5.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试用期员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而正式员工则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

特别提示:即便在试用期,也建议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妥善办理离职手续,这有助于维护职业声誉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