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一限高人员订票乘机,被行政拘留7天,限高人员为何不能乘飞机?
二.失信被执行人为何被限制乘坐飞机
近年来,社会上存在大量拒不履行债务的失信被执行人。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在几年前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现行法规,对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法院会依法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的人员,将无法乘坐飞机出行,只能选择火车等相对经济的交通工具。这项限制措施将持续有效,直至被执行人完全履行还款义务,清偿全部债务为止。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中明确禁止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包括航空出行在内的高消费活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一禁令的执行效果仍存在一定落差。当个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受到消费限制令约束时,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机票的资格理应被系统自动拦截。然而现实情况表明,部分受限人员仍能通过某些途径规避监管,暴露出执行机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的人员通常无法乘坐飞机出行。这项被称为"限高令"的司法措施,是由人民法院针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实施的特别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当自然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其高消费行为将受到严格管控。具体而言,这类人员不得进行包括乘坐飞机在内的多项高消费活动,除非获得执行法院的特别许可。该规定旨在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法律义务,同时维护司法权威和债权人合法权益。
从法律层面来看,被限制高消费的人员确实被明令禁止乘坐飞机出行。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监管难题和制度漏洞。要真正堵住这些漏洞,需要构建多方联动的监管体系——法院要加大执行力度,航空公司要完善身份核验机制,票务平台要严格审核购票资格,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参与监督。只有形成这样的合力,才能确保限高令真正落到实处,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对于被限高人员而言,与其想方设法规避限制,不如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这样才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