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寄户

"寄户"一词指的是因求学、务工等原因暂时离开户籍所在地,寄居在他人住所的人口。这种居住形式常见于异地求学或工作的群体中,他们通常会在当地寻找临时住所,与房东或亲友共同生活。

在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下,公安机关始终是户口管理的责任主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户口寄存"并非规范表述,它通常指代那些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入固定住所的特殊群体。但无论具体情形如何,户籍管理权限始终归属于当地公安机关。因此,即便存在上述特殊情况,也不能简单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户口寄存。

根据我国户籍管理相关规定,公民在发生婚姻关系变动(包括结婚、离婚)、收养关系变更、分户或并户、人口失踪或寻回等情形时,应当由户主或当事人本人向当地户籍管理部门申报变更登记手续。

具体实施细则需参照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第九十八条明确指出: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若被投靠人具有本地常住户口和合法固定住所,经被投靠人同意后,可办理相关户籍变更手续。

根据我国户籍管理相关规定,寄户通常指非直系亲属将户籍关系临时挂靠在他人名下的一种特殊落户方式。具体而言,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申请人与落户地户主不存在直接亲属关系时。

就您咨询的情况而言,子女随母亲落户于外祖父母家,属于直系血亲之间的正常户籍迁移。我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规定,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子女、配偶)之间的户籍迁移属于常规户籍管理范畴,与寄户性质存在本质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寄户作为一种特殊的户籍管理方式,其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寄户申请进行审核,通常要求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并符合特定条件。

寄户,又称户口挂靠,是指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情况。这类人群的户口通常落在集体户或非亲属关系的家庭户中,也包括那些只在户籍地登记却未实际居住的现象。

符合寄户条件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

1.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2. 归国留学人员

3. 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4. 城镇务工人员(需满足所在单位尚未设立集体户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寄户人员虽然可以享受户籍所在地的部分公共服务,但其实际居住地往往与户籍所在地存在差异。这种户籍管理方式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户籍制度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