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没有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还告公司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若未及时订立书面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关于离职程序,处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只需提前三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后转为正式用工关系的,劳动者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在工资结算方面,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在三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付清全部劳动报酬。无论劳动者是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还是自动离职,用人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其应得工资。
在劳动关系认定方面,若双方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则任何一方均可随时终止该劳动关系,无需履行提前30日的告知义务。具体而言,当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书面要求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遭拒绝时,用人单位有权单方面终止劳动关系。在此情形下,用人单位虽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仍须依法履行相关程序性义务。
(说明:改写后的内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表述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1.将"提出签合同"改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将"那一方"改为"任何一方";3.将"通知对方"改为"履行提前30日的告知义务";4.增加了"程序性义务"的表述使法律要求更明确;5.调整了句式结构使行文更流畅专业。)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享有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具体而言:
1. 关于辞职程序
- 正式员工需提前30天提交书面离职通知
- 试用期员工仅需提前3天告知
- 离职属于单方面告知行为,无需获得用人单位批准
2. 关于经济责任
-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无需支付违约金
- 特殊情形下可能涉及赔偿责任(如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等)
- 具体责任认定需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及其他相关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在行使离职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工作交接义务,确保工作平稳过渡。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若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而言,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一赔偿责任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1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赔偿的权利受仲裁时效限制。若超过法定仲裁时效,用人单位可免除支付双倍工资的责任。
另一方面,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无过错的情况下擅自离职,并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1.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关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规定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
3.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关于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规定
建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