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降薪变相辞退员工怎么办?
法律视角:企业单方面调整员工岗位及薪资待遇的行为,本质上构成了对劳动合同条款的变更。依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此类变更必须建立在劳资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若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擅自实施调岗降薪措施,劳动者依法享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并可主张相应的经济补偿。具体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方可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企业以降低薪资为手段变相裁员时,劳动者可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1. 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劳动者可向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企业支付相应赔偿。用人单位通过降薪方式变相解除劳动关系属于违法行为,依据现行劳动法规,企业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作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2. 掌握劳动法律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降低劳动者薪酬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若企业未经协商擅自降薪,劳动者有权拒绝接受。
当企业采取变相手段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补偿金额的计算标准如下:以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为基准,每满一年工龄需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对于工作年限在六个月至一年之间的员工,按一整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则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补偿。若员工的月收入超过当地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则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当企业采取降薪手段变相裁员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维权途径:
1. 主张经济补偿权益
劳动者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具体补偿金额需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确定。
2. 申请劳动仲裁
若用人单位拒不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机构将依法对争议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
3. 提起司法诉讼
如劳动者对仲裁裁决结果存有异议,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诉讼过程中,法院将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