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刚刚签了两年合同,现在刚做2个月想辞职。需要给违约金什么的吗

根据现行劳动法规,员工主动离职原则上无需承担违约金责任。但存在一种特殊情况: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专项技术培训(如海外进修等),并签订了明确的服务期协议,当劳动者在约定服务期内提前离职时,则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违约金金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实际支出的培训费用总额。具体而言,培训成本越高,劳动者可能面临的违约责任就越大;反之亦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具体而言,该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要求,劳动者如欲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并继续履行工作职责至该期限届满。

关于违约金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有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且双方就此签订了服务期协议的情况下,若劳动者在服务期未满时提出离职,才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其他理由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建议您仔细查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相关协议条款,以明确自身权利义务。如有疑问,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或寻求专业法律意见。

关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一般情况下无需支付违约金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享有自由择业的权利。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只需提前30日(试用期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承担违约金责任。

2. 需要支付违约金的特殊情况

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劳动者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 专项培训服务期约定: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在服务期内提前离职的,可能需要按比例赔偿培训费用

- 竞业限制条款: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且用人单位支付了相应补偿,劳动者违反该条款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

3. 注意事项

建议劳动者在提出离职前:

- 仔细查阅劳动合同条款

- 确认是否存在特殊约定

- 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沟通

- 保留相关书面证据

4. 维权途径

如遇到不合理违约金要求,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 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申请劳动仲裁

- 必要时可提起诉讼

建议劳动者在做出决定前,全面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根据现行劳动法规,若劳动者不属于特定受训人员或负有竞业限制义务者,其离职时无需承担违约金责任。关于试用期约定问题,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对于三年以上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五年期合同却约定一年试用期,该行为已构成违法。

针对此类违法行为,劳动者可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1. 向当地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行为;

2. 对于已经实际履行的超期试用期部分,劳动者有权主张以下权利:

- 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转正后工资标准补发试用期差额工资

- 主张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

- 要求重新计算工龄等相关权益

建议劳动者在维权时注意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材料,必要时可寻求工会或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劳动行政部门查实后,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面临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