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只是个挂命实际上没有出资也没有参与经营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股东的法律责任认定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切实履行了股东义务。对于仅挂名而未实际出资或参与经营管理的名义股东,在一般情况下可免除法律责任。但若该股东存在主观恶意或实施了违法行为,则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即便只是名义上的法定代表人,一旦企业涉嫌违法,其本人也难逃法律追责。所谓的"挂名法人不参与经营、不承担责任"的内部协议,充其量只能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约束力,对外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法人代表离世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免除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仍需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当公司股东利用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来逃避债务,给债权人造成重大损失时,这些股东必须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看,法人代表的去世并不会影响企业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之前所欠的债务和贷款,仍应由该企业继续承担。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相关人员,无论其身份是股东还是法定代表人。

股东身份存在两种主要形式,其权利义务的行使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自然人股东方面:

1. 主体特征:以个人身份直接参与公司事务

2. 权利行使:可亲自参与股东会议、查阅公司财务资料、领取股息分红等

3. 责任承担:直接履行股东义务并享有相应权利

法人股东方面:

1. 主体特征:作为依法设立的法人实体参与投资

2. 权利行使:需通过授权代表代为行使股东权利

3. 责任承担:由法人组织承担最终责任

4. 运作方式:需出具授权委托手续,由代表人员具体执行相关行为

这两种股东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权利主体的具体性与抽象性,以及权利义务实现方式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合同必须由法定代表人签署方能生效。关于股东与法定代表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责任承担方面:法定代表人需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事务负责,而股东仅需履行其出资义务。

2. 职权范围方面:法定代表人拥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股东则主要享有投资收益权等股东权益。

3. 责任范围方面:股东通常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而法定代表人则需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责任(包括法律责任)承担相应后果。

4. 法律效力方面:在企业对外签订合同时,唯有法定代表人签字才具有法律效力。

(注:以上内容已根据法律条文进行专业表述,确保准确性的同时避免了原文的直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