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现在想辞职可担心辞职他们不签就业协议书不能办理派遣证怎么...

关于解除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种方式是选择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直接辞职。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就业协议的相关证明文件,然后持该证明回原毕业院校办理改派手续。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操作过程中是否会遇到用人单位的阻碍,这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态度和管理政策。

第二种方式是在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再办理辞职手续。此时需要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文件。待入职新单位后,可由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新单位或其委托的人才服务机构开具调档函,凭此函件到原单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注:原文中"3吗"可能是输入错误,故未作处理)

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便劳动者未能提供劳动手册或毕业证书,只要双方达成合意,仍然可以依法建立劳动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若就业协议书中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条款,违约方确实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金支付义务。关于违约金的具体计算标准,自2005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就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若毕业生出现违约行为,其所需支付的违约金金额不得超过该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就业协议书作为规范就业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其约定条款对签约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建议劳动者在签署前务必仔细阅读协议内容,充分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

面对已签订三方协议却改变就业意向的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处理方式:

第一种处理方案:

建议先前往协议单位办理入职手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提出离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用人单位若未在30日内作出明确答复,则视为同意解除劳动关系。后续可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再前往心仪单位重新就业。

第二种处理方案:

需注意违约行为可能产生的连带影响:

1. 经济责任:需按协议约定承担相应违约金;

2. 信用影响:可能影响个人在行业内的职业信誉;

3. 校方责任:可能影响母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

4. 机会成本:可能错失其他就业机会。

(注:原文后半部分内容不完整,建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修改)

面对已签署就业协议但不愿就职的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处理方式:

1. 履行报到手续后申请离职

建议先按协议约定到用人单位报到,完成劳动合同签订。根据现行《民法典》及《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自主择业权。具体操作时需注意:

- 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提前3日)

- 配合用人单位办理工作交接等离职手续

- 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明确答复,自提交辞职申请满30日后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2. 协商解除就业协议

可与用人单位友好协商解除协议,建议:

- 尽早沟通说明情况

- 表达歉意并说明合理原因

- 必要时可协商适当补偿

3. 关注协议特殊条款

需特别注意协议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包括:

- 是否约定违约金条款

- 违约金的合理范围

- 地方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必要时可咨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