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地不干了,可是老板以各种理由不给我结清工资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依法履行辞职程序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结清工资报酬。若用人单位存在拖欠或拒付工资的情况,劳动者有权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议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准备好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企业若存在以下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要求其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追加赔偿金:1.非法克扣或无故拖欠员工薪资;2.拒绝支付加班工资;3.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关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当用人单位未能按时支付劳动报酬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具体维权途径如下:

1. 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劳动监察大队将依法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若调解未果,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

2. 对劳动仲裁裁决结果,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的,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第八十五条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加付赔偿金。

当劳动者遭遇用人单位故意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权拒绝接受这种违法行为,并立即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劳动保障机构将依法介入调解,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全部劳动报酬。

关于离职后的工资结算期限,我国各省市存在一定差异。以《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为例,其第十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必须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当日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其他地区的具体规定,建议劳动者查询所在地的工资支付条例或咨询当地劳动保障部门。

劳动者在维权时应当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还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